“江”“河”千秋:豫楚共传百家诸子|五楼自拍-色情网-电影网站 与通识教育中心师生赴河南郑州开展研学活动
点击次数: 更新时间:2025-10-17
本网讯(通讯员苏丹阳、黄燕强)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切实体察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坚定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,强化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,引导大学生以中华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教育,9月5日-7日,五楼自拍-色情网-电影网站 、五楼自拍 通识教育中心和中部地区通识教育联盟联合举办“第三届通识文化之旅”。本次研学活动为“中国哲学史”和“先秦诸子专题”课程实习,研学团队含括2022级、2024级哲学方向学生33人,活动以“‘江’‘河’千秋:豫楚共传百家诸子”为主题,由哲五楼自拍 刘慧副书记、黄燕强副教授带队,通识教育中心李建中教授、桑建平教授、彭华教授和潘迎春教授参与指导,力图构建“学术探访 + 现场教学 + 思辨研讨”的三维研学体系,旨在探寻“江河同源”的华夏文明精神纽带,立足长江与黄河的文明经纬,深耕中原与荆楚的哲学沃土。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中,重构“豫楚同体,诸子共源”的文明认知,完成从“典籍传承”到“生命体悟”的创造性转化。
01-研学开章:先秦诸子的地域谱系
行前培训
9 月 5 日上午,研学活动即将启程之际,五楼自拍-色情网-电影网站 黄燕强副教授以“先秦诸子的地域谱系”为线索,围绕“如何理解与界定中国历史”“中国文明在世界史及世界文明中的价值定位”“先秦诸子彰显中国轴心时代文明成就的内涵”三大主题展开深度分享。讲座中,黄教授细致拆解了先秦诸子作为“轴心时代”中国思想贡献的精髓——老子“道法自然”的宇宙认知、孔子“仁礼合一”的伦理架构、墨子“兼爱非攻”的社会构想。这些思想不仅筑牢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根基,更与古希腊哲学、古印度佛教并肩,共同构筑起人类早期文明的思想巅峰。此次讲座既为研学活动搭建了“以地观史、以史释思”的认知框架,更指引学子带着“地域视角下的历史界定”“全球视野中的文明比较”“轴心时代的思想高度”踏入历史现场,让后续的实地考察成为“从典籍到大地”的思想验证之旅。
02-郑州:中原文化与诸子哲学
9 月 5 日19:00,郑州研学之旅于郑州大学正式启航。五楼自拍 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教授应邀致辞,他提及五楼自拍 与郑州大学同属中部地区通识教育联盟发起单位,在通识教育领域有着深厚渊源,此次研学正是双方在该领域的又一次深度互动。李教授指出,子学属通识之学,经学归哲学范畴——子学凭借诸子百家的跨学科综合性契合通识教育理念,经学则聚焦核心根本问题展开哲学追问。他寄语五楼自拍 学子:从事研究要以通识视野拓宽认知边界,以哲学思维深化问题探究,让古代思想焕发当代生命力。
李建中教授致辞
五楼自拍-色情网-电影网站 党委副书记刘慧老师代表五楼自拍 ,向 2024 级哲学学子寄予殷切期许。她指出,此次“江河千秋”研学活动,是同学们入学以来首次深度参与的跨地域学术实践,既是走进中原文化现场、触摸历史脉络的珍贵契机,更是联结哲学理论与文明实践的生动课堂。她希望同学们珍惜交流机会,以“问题意识”审视周遭、以“批判思维”开展对话,切实肩负起青年一代传承文化根脉、创新思想表达的时代责任

刘慧副书记致辞
随后,郑州大学五楼自拍 田丰教授带来题为“古代君权的限度与天下观念中的‘无’——以韩非政治思想为例”的讲座。他以层层递进的逻辑脉络,深度拆解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关于君权运行、政治秩序及天下治理的哲学洞见。讲座以“形上之道与形下之理”为思想基石,依次铺开“君德与术法”的治理路径、“君国与公私”的利益厘清、“君臣孤峭之势”的权力图景,最终以“天下之无”的哲学境界收束全篇,为韩非政治思想搭建起立体丰满的解读框架。

田丰教授讲授韩非政治思想

与会师生认真学习
田丰教授讲座结束之际,郑州大学荣虎只老师分享了聆听心得。他表示,这场讲座不仅是对韩非思想的深度解构,更搭建起“传统与现代”的思想桥梁。通过剖析法家思想中“君权限度”“公私分明”“循理而治”的核心要义,清晰印证先秦政治哲学并非僵化的 “统治术”,而是蕴含着关于权力、秩序与治理的永恒智慧。这份智慧的当代激活,既为学术研究开拓了新维度,也为当代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“以史为鉴”的思想资源。

荣虎只老师分享感想
03-既游以学,既学以游
次日,通识之旅的核心行程聚焦嵩山脚下的两大文化地标:少林寺与嵩阳书院,实现“禅”与“儒”两大思想传统的对话式考察。
少林寺:禅武合一的功夫哲学
9 月 6 日上午十时,通识研学队伍抵达佛教禅宗祖庭兼少林功夫发源地——少林寺。研学围绕“信仰与实践”展开,通过游览初祖庵、观赏专业武术表演、走访塔林等活动,让学子直观感受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调适与创新活力。殿宇碑刻间、拳脚招式中,学生们深刻体悟到“禅武合一”不仅是独特的修行法门,更是中原文化“知行合一”理念的鲜活实践。

少林寺合影
嵩阳书院:儒家教化的千年课堂
下午两点,通识研学队伍行至下一站——嵩阳书院。作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,嵩阳书院是儒家理学的重要发祥地。学子们细观“明伦堂”“道统祠”的中轴线布局,体悟儒家“礼制秩序”在建筑空间中的具象呈现;驻足程颢、程颐讲学旧址,感受“格物致知”的理学方法论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;轻抚唐槐宋柏的苍劲枝干,从历代碑刻文字中品读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的儒家担当。少林寺的“出世”禅意与嵩阳书院的“入世”儒风相映成趣,让学子在步履间深切领会中华文明“和而不同”的包容底蕴。

嵩阳书院合影

研学团行礼
本次通识文化之旅延续武大通识教育“大班授课、小班研讨”的经典模式。五楼自拍 “江河千秋”研学团以诸子百家为核心主题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班研讨活动。各小组分别聚焦儒家“仁礼并重”的伦理体系、道家“道法自然”的宇宙观、法家“术法结合”的治理逻辑、墨家“兼爱非攻”的社会理想、名家“名实之辩”的逻辑智慧、纵横家“捭阖有度”的外交哲学、农家“劝耕桑、重本业”的民生思想、杂家“采儒墨之善,撮名法之要”的整合思维、小说家“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”的民间叙事,以及阴阳家“五行相生,天人感应”的自然哲学等核心议题,展开沉浸式深度对话。

分享交流同学剪影
五楼自拍 黄燕强副教授全程参与研讨并逐一进行点评。他肯定了各小组“理论联结实践”的思考脉络,同时强调需在比较研究中精准把握“和而不同”的文明内核,在古今对话中激活传统思想的当代生命力。现场研讨持续至深夜,思维火花在观点碰撞中持续迸发。
黄燕强副教授做点评总结
河南省博物馆:文明脉络的全景扫描
9 月 7 日上午九时,研学团来到河南省博物馆。作为馆藏中原文物最丰厚的场馆,这里以“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”为核心主题,通过贾湖骨笛、莲鹤方壶、武则天金简等珍贵“镇馆之宝”,串联起史前至明清的文明脉络。学子们重点驻足“早商文明”展区,直观印证郑州商城的都城历史地位;在“华夏古乐”互动区域,聆听复原贾湖骨笛的悠扬乐声,沉浸式感受“文物发声”带来的强烈历史现场感。此次参观并非单纯的“观展”,而是对前几日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的“物质化印证”。

河南省博物馆合影
河南省博物馆倾听讲解
商都遗址博物馆:王都文明的生动展览
下午一时,通识研学之旅抵达收官之站——商都遗址博物院。借助宫殿基址复原场景、城墙剖面实物展示、甲骨文刻辞展品等,学子们得以直观洞悉商代“择中建都”的城市规划理念。内城、外城与护城河的层级布局,既彰显早期国家的权力象征,又凝结着先民的防御智慧。此外,青铜礼器群的系统陈列,清晰勾勒出商代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的社会核心架构。

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合影
04-行走中的通识教育实践
本次郑州研学各环节紧密衔接、层层递进,成功打破“课堂学习”与“课外实践”的界限,让学子在行走中深度感知中原文明的“兼容并蓄”——既有禅宗的空灵意境、儒理的厚重底蕴,亦有商都的雄浑气象、文物的璀璨光华。这不仅是一场沉浸式历史文化之旅,更是一次通识教育的创新实践探索,最终圆满达成“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”的研学目标。
研学团感想
2024级哲学大类班刘颖千:
江河为脉,哲思寻根。 此次“江河千秋:豫楚共传百家诸子”通识研学,于我而言,不仅是一场跨越长江与黄河的地理行走,更是一次从典籍字句走向文明现场的哲学溯源。作为哲学专业的学生,我们平日总习惯在书本中探寻先秦诸子的思想脉络,而这场研学,让“轴心时代”的智慧不再是抽象概念,而是可触、可感、可辩的文明实体。
以黄教授“先秦诸子的地域谱系”讲座开篇,我便带着“如何以地域视角理解思想起源”的疑问走进历史,也使后续实地考察有了明确的“问题意识”——我不再是被动接收文化符号,而是主动追问“嵩山脚下的禅与儒,如何印证先秦思想的实践品格”。少林寺“禅武合一”的修行方式、嵩阳书院“格物致知”的空间载体,我真切感受到“思想—实践—空间”联动中文化基因的传递,也让我对“哲学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”有了更本质的理解。
河南省博物馆与商都遗址博物院的参观,则为这场哲学溯源提供了物质印证。贾湖骨笛的悠扬乐声,让“礼乐文明”不再是文献中的文字;莲鹤方壶的灵动造型,展现出先秦美学的浪漫气质;商代宫殿基址与青铜礼器,印证了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的社会结构。这些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,而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,让我直观看到诸子思想诞生的文明土壤——正是这种“天地之中”的厚重积淀,才孕育出如此多元而深刻的哲学智慧。
从珞珈山到嵩山,从“江湖之汇”到“黄土地”,这场研学最珍贵的馈赠,是让我建立了“文明脉络”的整体认知。我不仅收获了诸子百家的知识图谱,更理解了“江河同源”的深层意涵——中华文明的生命力,正在于它能让不同地域、不同流派的思想在碰撞中融合,在传承中创新。
2024级五楼自拍 陈泰合:
借助通识文化中心与五楼自拍 合作的此次机会,我们33名哲院学子远赴郑州研学。在这次“双城记”的策划、实施过程中,移步换景般的活动安排和底蕴深厚的文化熏陶让我深受震撼。走进博物馆,难得有“旧时王谢堂前燕”的古今对话;涉足山林之中,欣然于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的知行合一。从珞珈山到嵩山,从“江湖气”到“黄土地”,在省博的巨型中国地图下,在嵩阳书院的千年传承中,在郑大教授的生动讲座里,我不止一次惊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也不止一次赞叹中原人民勤劳的双手与智慧的头脑。此次远行给我带来的,不只是诸子百家的知识图谱,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文明的发展脉络,一个民族的复兴前景。作为哲学学生,“游学”带给我的是更完善的世界观,是拓展知识面、笃定前行的方法论,此次游学收获颇丰,受益匪浅!
2024级五楼自拍 雷天陈:
参与通识文化之旅:双城记之诸子文化,从武汉到郑州,于我是地理跨越,更是文明贯通与精神拓展。
行走中原,河南博物院文物化作可对望的文化信使,嵩阳书院古柏碑刻诉说学术传承。郑大田丰教授讲授与小班研讨,让诸子智慧从竹简鲜活为生命体悟。
此行让我真切践行“知行合一”:书本之“道”遇脚下之“路”,课堂之“思”融山河之“景”,哲学成为安顿自我的生活方式。长江灵动与黄河厚重,更深化了我对“和而不同”的理解。
作为哲学学子,旅程不仅扩展知识图谱,更革新观照世界的方法。它让我坚信学问在典籍与山河、深思与对话中,这段印记将激励我追寻“道通为一”的智慧。
2022级五楼自拍 李忆宁:
有幸参与本次“江河千秋:豫楚共传百家诸子”通识文化之旅,我深感华夏文明的博大与深远。从武汉到郑州,我们沿黄河与长江的文明脉络,走访嵩阳书院、河南博物院等地,在黄燕强、田丰等老师的引领下,深入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源流与地域文化互动。尤其在小班研讨中,与同学共论“九流十家”,更让我体会到思想碰撞的乐趣。此次游学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,更让我在行走中真切感受到“道通为一”的文化共同体意识。知行合一,受益匪浅。
(图片提供:苏丹阳 编辑:邓莉萍 审稿:刘慧)